乡贡的拼音、解释、组词

乡贡的简介:

xiāng gòng
1.唐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 2.指由州县选送。 3.指乡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代由州县选举而贡于朝廷的士人。《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乡贡》在古代中国是指地方推荐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是科举制度中的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它是地方官府根据规定程序选拔并推荐给州里或中央进一步审核、考核合格后送入国子监(太学)学习的生徒。乡贡制度为平民子弟提供了一条通过读书考取功名的道路。

详细解释

  1. 来源与背景:在古代科举制中,乡贡是地方官府向中央推荐有才学的士人进入国子监或参加科举考试的一种方式。
  2. 选拔过程:通常是由县、州的教育官员和地方社会名流共同负责考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选进行培养和考核。
  3. 目的:通过这种方式选拔的优秀人才,能够进一步接受更系统的教育或者直接参与科举考试,为朝廷输送有用之才。

造句

  1. 在唐代,不少文人正是通过乡贡制度考入国子监学习,并最终在科举中取得功名。
  2. 这位士人在乡贡时表现优异,得到了推荐到京城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3. 古代许多学者都曾经历乡贡的过程,通过严格的筛选后才得以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4. 每年各地都会举行乡贡选拔会,以寻找有潜力的年轻学子推荐给中央。
  5. 从乡贡到成为进士,这条路虽然艰难却也充满了希望和机遇。

这些句子展示了“乡贡”这一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分词解释

xiāng

1 泛指城市外的区域:~村。穷~僻壤。2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故~。~井。~里(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 ➋同乡的人)。~党(乡里)。~试。3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gòng

1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纳~。~献。~品。~赋。2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举。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