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同文的简介:
tóng/tòng wén
1.同用一种文字。 2.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 3.通译文字。
1.同用一种文字。 2.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 3.通译文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使用的文字相同。《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书.卷三○.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
《同文》一词在古代典籍中较少直接出现,但从其组成部分来看,“同”意为相同、一致,“文”可以指文章、文字或文化等含义。结合这两个字的理解,我们可以推测“同文”可能有多个层面的解释,比如共同的文字系统、相同的语言文化体系或者指的是统一的文化表达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同文”更多是出现在描述国家大一统时对于规范文字和语言的要求上。
- 《尚书·舜典》中有“八元八恺,分居内外,作屏雍,以同文”,这里的“同文”指的可能是统一的文字系统或语言体系。
- 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中,“以正风俗,行教化,同俗好,利其宜”的描述下提到“同文”,这可以理解为通过文字和语言来统一社会风气。
基于上述背景信息,我们可以构建一些现代意义下的造句:
- 为了实现文化交流的顺畅进行,我们需要推动不同民族间的同文教育。
- 在全球化背景下,“同文”成为连接世界各国人民心灵的重要桥梁。
- 教育部门计划在中小学推广“同文课程”,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球化的“同文平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 在多语言共存的社会中,“同文”工程可以有效地增进社会和谐与凝聚力。
这些造句主要围绕“同文”的统一性、交流性和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扩展。
分词解释
同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