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拼音、解释、组词
司马迁的简介:
sī mǎ qiān
1.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1.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人。生于龙门,年轻时游历宇内,后以四十二岁之龄继承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并承遗命著述。后因李陵降匈奴事,迁为之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后为中书令,以刑后余生完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言,为纪传体之祖,亦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记又为正史之宗,故后世称司马迁为「史迁」。又《汉书艺文志》载有所著之赋八篇,今仅见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这里似乎需要区分,是“司马迁”还是对他的描述。在中文中,“司马迁”是指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散文家和史学家,汉代人,著有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详细解释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约前90年):
- 人物身份与成就:“司马”是他的姓氏,“迁”是他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在其父亲司马谈去世后,继承了太史令一职。他的人生因撰写《史记》而得以永载史册。
- 《史记》:这是司马迁耗时近20年完成的一部史书巨著,全书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约52万6千字。这部著作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还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信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司马迁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完成了《史记》这部千古绝唱。
- 在研读司马迁的著作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严谨治学的精神。
- 每当提及中国历史上那些重要人物与事件,《史记》总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
- 通过阅读《史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
-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个有着非凡历史洞察力的思想者。
分词解释
司
sī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
马
mǎ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蜂。~勺。3 姓。
迁
qiān
1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2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3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4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