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一时的拼音、解释、组词

千岁一时的简介:

qiān suì yī shí
犹千载一时。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千载一时」。见「千载一时」条。

2. 此处所列为「千载一时」之典源,提供参考。 #《战国策.楚策四》1>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杀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邵公奭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2>以德3>赵,践4>乱燕,以定身封5>,此百代之一时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君虽欲攻燕,将道何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二》、《晋书.卷八○.王羲之列传》。 (2) 北兵:向北出兵。 (3) 德:施恩。 (4) 践:灭除。 (5) 身封:所受的封赏。〔参考资料〕 ■晋.袁宏《后汉记.卷二二》夫人生合天地之道,感于事动性之用也,故动用万方,参差百品,莫不顺乎道,本乎情性者也。是以为道者,清净无为,少思少欲,冲其心而守之,虽爵以万乘,养以天下,不荣也;为德者,言而不华,默而有信,推诚而行之,不愧于鬼神,而况于天下乎?为仁者,博施兼爱,崇善济物,得其志而中心倾之,然忘已以为千载一时也;为义者,洁轨迹、崇名教,遇其节而明之,虽杀身糜躯,犹未悔也。■《晋书.卷八○.王羲之列传》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外不宁,内忧已深。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之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求之于今,可得拟议乎!

3. 此处所列为「千载一时」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千载一时」的「千载」指时间的长久,「一时」指一次的机会。千年才有的一次机会,当然相当难得。若探究来源,在比较早的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战国策.楚策四》中就有「百代之一时」一语。故事是说:战国时,楚考烈王曾赐给丞相春申君淮北一带的封地,春申君觉得封地太偏远,过于接近齐国,而楚又与齐、魏不睦,因此建议楚王将这里建郡,并自请将封地改为江东地区。但这件事拖了很久都没有定案,春申君的一个部下便向他进谏说:「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现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赶快解决,而您的封地最好远离楚国国都。您看春秋时秦孝公曾封公孙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继任者就把公孙鞅杀了。还有秦惠王也曾赐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孙鞅是功臣,冉子是皇亲国戚,都还遭到这样的命运,原因就是封地离京师太近,过于招摇。像古代太公望与邵公奭,就因为封在远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国不断攻打赵国,弄得赵国怨声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赵,平定燕国,然后就请以燕国为封地,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啊!」「千载一时」这个成语的用法和「百代之一时」相同,都是形容机会十分难得,稍纵即逝。

1. 形容机会极难得。《晋书.卷一二四.慕容云载记》:「公自高氏名家,何能为他养子!机运难邀,千岁一时,公焉得辞也!」也作「千载一时」。

词语“千岁一时”是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表达方式。它主要是用来形容某个时期、事件或事物的重要性及其对后续发展的影响之深远。“千岁一时”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千年之中只有一个这样的时刻”。这句话通常用于强调某一次机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特殊价值。

详细解释

  • 时间跨度大:“千岁”代表了非常长的时间,意指跨越多个世纪。
  • 独特性高:“一时”指的是一个短暂的时期或者关键时刻,暗示这种重要时刻的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

因此,“千岁一时”的核心含义是形容某一次机会或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及它对未来影响之深远,强调其难得和价值非凡。这句话多用于文学作品、散文或讨论重大历史事件时。

造句

  1. 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战争往往成为“千岁一时”,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2. 在商业竞争中抓住机会,有时候就像抓住了“千岁一时”那样重要。
  3. 这个项目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千岁一时”的机遇。
  4. 古代先贤留下的智慧和经验,是“千岁一时”的精神遗产。
  5. 为了抓住“千岁一时”,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这种表达方式在中文里虽然比较少见,但体现了中文语言中对于时间与机会的独特理解和重视。

分词解释

qiān

1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克(即一公斤)。~米(即一公里)。2 喻极多:~里马。~言万语。~钧一发。~虑一失。~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3 见“秋”字“秋千”。4 姓。

suì

1 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2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3 年龄:年~。周~。4 星名:~星(即“木星”。)5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