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意而用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反其意而用之的简介:

fǎn qí yì ér yòng zhī
其:他的;意:意义;用:使用。指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词语、典故等。也用来指文艺创作等有创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缚。

  • AI解释

反其意而用之》这一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们在表达或使用某个词、句子时,故意与原意相反或对立地运用,从而达到新奇效果或者强调某种意义。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详细解释: 1. “反”:指逆向、违背。 2. “其”:代词,代指前文所提到的对象或情况。 3. “意”:意思、意图。 4. “而用之”:使用它。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运用词语或者句子时故意背离原本的含义或目的,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手法常用于文学创作中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以下是五个造句:

  1. 他本来想说这件事办得非常顺利,但却反其意而用之,故意强调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
  2. 这个广告词原本是想表达产品的优点,但他却反其意而用之,将产品劣势放大来吸引消费者注意。
  3. 她在讨论环保问题时,通常主张减少塑料使用,但这次她却反其意而用之,开始为某些商家的高塑料包装辩护。
  4. 在辩论赛中,他没有直接反驳对方观点,而是选择反其意而用之,从一个完全相反的角度切入,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
  5. 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他在诗歌创作时故意运用了一些意象的反转手法,使得原本看似消极的主题在读者心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分词解释

fǎn

1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3 抵制,背叛,抗拒:~霸。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5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6 类推:举一~三。

qí,jī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yòng

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2 可供使用的:~品。~具。3 进饭食的婉辞:~饭。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7 因此:~此。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