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虎的简介:
fú hǔ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 AI解释
《伏虎》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多用于文学和武术领域,是一个成语或者比喻性的表达。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将强大的对手制服或驯服的状态,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克服自己内心的弱点、战胜困难或控制自己的情绪。
详细解释
- 含义:原指武艺高强者能将老虎制服,后来多用以比喻人能够克服强大的敌人或者战胜自身存在的问题。
- 情感色彩:正面,侧重于表现个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适用场合:常用于赞扬那些成功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英雄或人物。
造句
- 自从开始练习太极拳后,他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真是做到了“伏虎”。
- 在这次项目中,他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正是“伏虎”的精神体现。
- 虽然对手实力强大,但她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智慧,成功地将对方压制住了,实现了真正的“伏虎”。
- 通过长期的训练与磨炼,他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武者,能够“伏虎”,掌控自我。
-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从容镇定,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都能够冷静处理,展现了非凡的心理素质,仿佛是在舞台上“伏虎”。
以上是关于《伏虎》一词及其用法的一些解释和造句。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
分词解释
伏
fú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虎
hǔ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