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仿宋体的简介:
fǎng sòng tǐ/tī/bèn
1.印刷字体的一种。1916年左右,钱塘丁辅之﹑丁善之等根据清武英殿聚珍版本,仿刻北宋欧体字行世,有方形﹑长形,称"聚珍仿宋"。后来又有发展,通称"仿宋体",亦称"仿宋字",以与明代以来横细直粗的宋体字相区别。
1.印刷字体的一种。1916年左右,钱塘丁辅之﹑丁善之等根据清武英殿聚珍版本,仿刻北宋欧体字行世,有方形﹑长形,称"聚珍仿宋"。后来又有发展,通称"仿宋体",亦称"仿宋字",以与明代以来横细直粗的宋体字相区别。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仿照宋时刊本字体制成字模的字体。 △仿宋字
1. 仿照宋代刊本字体所制成的印刷字体,横、竖笔画都较细。也称为「仿宋字」。
《仿宋体》是一种常用的印刷字体,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模仿楷书书法风格。这种字体在排版设计中广泛使用,因其字形结构清晰、笔画均匀,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适合用于出版物的正文部分以及商业标识等场合。
详细解释
- 起源与特点:仿宋体由上海汉字印刷局于20世纪初创制,以楷书为基础,吸收了隶书的部分特征,字形方正、笔画粗细适中。其设计旨在提高阅读的便利性,同时保留一定的艺术感。
- 应用场景:在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上大量使用仿宋体作为正文字体;此外,在一些需要正式或庄重效果的设计项目中也会选用此字体。
造句
- 在这次企业年会上,公司的宣传册采用了经典的仿宋体进行设计,使得整体看起来更加专业。
- 小明正在写一篇论文,他选择使用仿宋体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与学术感。
- 报社编辑部为了保持报纸风格的一致性,在最新的发行版本中继续采用仿宋体作为正文字体。
- 商家在制作商品包装时,选择了仿宋体来突出产品的正式形象。
- 学校教科书编写组决定使用仿宋体排版所有教材内容,以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分词解释
仿
fǎng
1 效法,照样做:~效。~古。~冒。~宋(印刷字体的一种,亦称“仿宋体”)。2 依照范本写的字:~影。~书。3 相似,好像:~像(仿佛相似)。~佛(fú)。二者相~。
宋
sòng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2 中国朝代名:南~。~代。~词。3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4 姓。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