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易乱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暴易乱的简介:

yǐ bào yì luàn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除去暴乱而仍以暴乱来代替。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传˙序:虽袁绍龚行,芟夷无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1. 除去暴乱而仍以暴乱来代替。《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虽袁绍龚行,芟夷无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词语详解

以暴易乱

  • 释义:以暴易乱”出自《尚书·武成》,意为用暴力来取代或改变混乱的局面。这里的“暴”指的是猛烈、强力,而不一定是残暴;“乱”则是指无序、动荡。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通过激烈的手段来解决社会动荡或混乱状态的事件。

  • 引申义:

  • 在政治上,它可能意味着用革命或其他极端行动来推翻一个统治者或政府。
  • 在军事上,则可能是通过战争或战斗来结束内乱或外部入侵。
  • 而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可以用来描述人们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而采取的激烈手段。

  • 使用场合: 主要用于历史、政治学以及军事学等领域的讨论与分析。也可用于评论某种极端行动或政策的影响和后果。

造句

  1. 历史上许多王朝更迭都是通过“以暴易乱”的方式完成的。
  2. 政治改革如果仅仅依靠暴力手段,恐怕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
  3. 战争虽然能迅速结束混乱状态,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4.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内部改革而非“以暴易乱”来稳定局势。
  5. 为了使和平有序取代动乱与无序,“以暴易乱”的做法应尽量避免。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它所蕴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分词解释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bào,pù

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3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4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5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6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7 〔~露〕显露,如“~~无遗”。8 姓。

1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与(容易对付)。~于。2 和悦:平~(➊态度谦逊和蔼;➋指语言文字浅显)。3 改变:~手。~地。变~。4 交换:交~。贸~。5 轻慢:贵货~土。6 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畴。7 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8 姓。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