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立方问题的拼音、解释、组词
倍立方问题的简介:
bèi lì fāng wèn tí
见“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见“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 AI解释
《倍立方问题》,也称为阿基米德螺线问题或二倍立方体问题,是一个古希腊时期的数学难题。它属于三大几何作图难题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三等分角和化圆为方),该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倍立方问题是这样的:给定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体积,要求构造一个新立方体,使得其体积是原立方体体积的两倍,即找到一个新的边长b,满足(b^3 = 2a^3)。
该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在于它违反了古希腊几何作图的基本规则:只允许使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进行构造。虽然这个问题无法通过传统的工具来直接求解(在当时的数学限制内),但后来的数学家们通过引入新的方法或工具找到了解决方案,比如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利用数论中的超越数等。
以下是五个使用“倍立方问题”这一概念造句的例子:
- 古代的数学家们为了解决倍立方问题,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但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完成的方法。
- 通过引入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概念,人们找到了一种间接解决倍立方问题的新途径,尽管这超越了古希腊的传统几何规则限制。
-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老师有时会引用倍立方问题来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
- 虽然倍立方问题在古代无法通过传统几何作图工具解决,但它促进了后来更多创新思维和技术的发展。
- 通过学习倍立方问题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希腊数学家对精确与无限探索的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倍立方问题”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不适合直接用于生活或日常对话中,以上造句主要是为了展示如何将这一术语融入句子结构之中。
分词解释
倍
bèi
1 等于原数的两个:加~。事~功半。~道而行(兼程而行)。2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二的五~是十。3 更加,非常:“每逢佳节~思亲”。~加。~儿精神。4 增益:“焉用亡郑以~邻?”5 古同“背”,背弃,背叛。6 古同“背”,背诵。
立
lì
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 马上,即刻:~时。~刻。~等。5 姓。
方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问
wèn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4 管,干预:概不过~。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6 姓。
题
tí
1 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目。主~。话~。~材。~旨。2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试~。问答~。3 写上,签署:~名。~字。~壁。~诗。~辞。~跋。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