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的拼音、解释、组词

从心所欲的简介:

cóng xīn suǒ yù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随心所欲」。见「随心所欲」条。

2. 此处所列为「随心所欲」之典源,提供参考。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 〔注解〕 (1) 逾矩:超越常规,不守规矩。逾,音ㄩˊ。

3. 此处所列为「随心所欲」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随心所欲」原作「从心所欲」,见于儒家的重要典籍《论语》一书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记述了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其弟子自相问答的言语,由孔门后学记录而成,为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养进程,他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向学,三十岁时自立于社会而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明了事理而无所迷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天地万物生成运行的自然法则,六十岁时能聆听并了解他人话中的真义,七十岁时则能完全顺从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会逾越法度。」由孔子这段话可以得知,当人修养到极致,万事万物的道理了然于胸,自身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运行的法则,而不会有所违逆。可知「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是儒家修身养性的最终目标。「随心所欲」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完全顺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后来在使用这句成语时,有时会转用于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负面表述。

1. 完全顺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作「随心所欲」。

从心所欲》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到了七十岁时,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违背社会规范或准则。这里的“从”意味着依照、遵循,“心所欲”则指内心的意愿和想法。总体而言,“从心所欲”强调的是在充分理解和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按照个人内心的真实意愿来行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意义及其用法,以下是五个使用《从心所欲》的造句:

  1. 如果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对工作充满热情,那么你可以尝试《从心所欲》,做一些更有创意的事情。
  2. 他在艺术创作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现在他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实现《从心所欲》的艺术表达。
  3. 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中,员工能够更好地发挥潜能,《从心所欲》地完成工作任务。
  4.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积累经验后,他终于在科学研究上获得了突破,可以说他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5. 作为一名资深设计师,在这个项目中他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新的设计思路,真正实现《从心所欲》,不受拘束。

分词解释

cóng,zòng

1 跟随:愿~其后。2 依顺:顺~。盲~。~善如流。3 采取,按照:~优。4 从事;参加:~业。~政。投笔~戎。5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6 跟随的人:侍~。仆~。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主~。~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suǒ

1 处,地方:住~。哨~。场~。处~。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6 姓。

1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念。~望。~火。食~。情~。禁~。纵~。2 想要,希望:~盖弥彰。~罢不能。~速不达。3 需要:胆~大而心~细。4 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5 婉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