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肄的拼音、解释、组词

都肄的简介:

dū/dōu yì
1.谓检阅操练士卒。

  • AI解释

关于“都肄”这一词语,经过查询,并没有在现代汉语词典或通用古汉语词典中找到明确的定义。这可能是一个较为少见、不常见或者是在特定语境下使用的词汇。在未有权威解释的情况下,我将尝试根据字面意义和上下文推测其含义。

都肄”可拆分为两个汉字:“都”和“肄”。其中,“都”的意思是都市或首都;而“肄”通常指的是学习、练习(如学校里的课程)或者临时设立的军营。结合这两个词,可能会被解释为某种特定训练、学习或准备的状态,可能与军事训练或是官员预备有所关联。

基于此推测,以下提供五个造句作为参考:

  1. “在都肄期间,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2. “每年秋天,新任官员都在都肄接受职前培训。”
  3.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家庆典活动,所有表演者必须在都肄进行反复排练。”
  4. 都肄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5. “作为临时措施,在战争期间,城市被临时改造成一个规模庞大的都肄。”

请注意以上造句基于对“都肄”含义的理解推测而来,并非来源于实际文献。若要准确使用或进一步了解此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建议查阅更多历史文献或向专业学者咨询确认。

分词解释

dū,dōu

1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4 总:~为一集。5 居:“~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

1 学习;练习。如:肄习;肄业。《説文•聿部》:“,習也。肄,篆文。”2 检查;査验。《漢書•酷吏傳•義縱》:“歲餘,關吏税肄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直甯成之怒。’”3 蘖;嫩条。《廣韻•至韻》:“肄,嫩條也。”4 余。《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晋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5 劳苦。《玉篇•帇部》:“肄,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