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课的拼音、解释、组词

田课的简介:

tián kè
1.田赋。

  • AI解释

田课》通常指古代中国的一种税制,是对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征收,属于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中,《田课》的具体形式和征收方式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直接向农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税,有时还包括对田地面积、种植作物种类等多方面的规定。

下面提供五个使用《田课》这一词汇的句子:

  1. 唐朝时,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田课制度,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2. 在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田课》的征收范围和方式有所调整,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
  3. 明代初期实行“一条鞭法”改革前,各地在《田课》方面的做法差异较大。
  4.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农民的土地约束,《田课》中增加了许多规定,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视。
  5. 历史学家在研究古代中国税制时,经常提到《田课》,用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政策和社会经济状况。

这些句子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田课”这一概念及其在中国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田课”虽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用于学术研究和文献参考之用。

分词解释

tián

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野。耕~。2 和农业有关的:~家。~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

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5 使交纳赋税:~税。~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7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