袀服的拼音、解释、组词

袀服的简介:

jūn fú/fù
1.同一的服装。谓着相同的戎装。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陆德明释文:"均,如字,同也。字书作袀,音同。"《文选.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刘逵注引《左氏传》曰:"袀服振振。"《吕氏春秋.悔过》:"今袀服回建,左不轼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高诱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陈奇猷校释:"盖与敌作战,使敌人分辨不出何者为将帅,何者为士卒,将帅与士卒服同一之戎服,故曰袀服。"一说,为黑色戎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传》晋献公时童謡曰:'丙子之晨,

  • AI解释

袀服》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用来指代祭祀或正式场合中穿着的礼服。在古代文献和文化传统中,这个词通常与礼仪、宗教仪式紧密相关。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袀”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清洁之意,“服”则是衣物的意思。“袀服”的本意是指经过特别清洁后才穿戴的礼服,以表达对祭祀或某种正式场合的尊重和庄重。

  2. 文化含义:在古代中国,服饰不仅是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周礼》等古籍中有详细的记载,强调了不同等级的人群在重要仪式中穿戴的袀服应符合相应的规定与标准。

  3. 历史背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的祭祀活动、宫廷庆典以及官员行礼时所穿的服装都有其特殊的规定和要求。这些服装不仅讲究颜色、图案等外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清洁,以彰显仪式感及对天神或祖先的尊敬之情。

造句

  1. 在古代文书中,人们常常会提到“祭拜先祖时须着袀服”,这表明在祭祀活动中穿着洁净的礼服是基本的要求。

  2. 皇帝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前,必须更衣更换袀服以示庄重。

  3. 古代士大夫家庭会在家庙进行祭祀活动前,先给家族成员准备好洁净的袀服,确保仪式的庄严肃穆。

  4. 跟随古代礼仪的要求,在重要场合如婚礼或成人礼等传统仪式中,新人或宾客应穿袀服来表示对这一神圣时刻的尊重。

  5. 每逢中秋佳节,家族会在祠堂里举行祭月仪式时,家里的长辈们都会穿上袀服以示对传统文化和祖先的尊敬。

以上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袀服”一词及其文化内涵。

分词解释

fú,fù

1 衣裳:~装。制~。2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务。~刑。~兵役。4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不~水土。6 吃(药):内~。7 乘,用:~牛乘(chéng )马。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