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诗案的简介:

shī àn
1.因作诗而获罪的案件。如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轼因作诗而入狱﹐继而被贬。见《宋史.苏轼传》。这次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 AI解释

词语《诗案》的详细解释

诗案是汉语中的一个特定历史事件名称,主要与清朝中期的一次政治文化事件有关。该词特指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至1796年(嘉庆元年),清廷对一些文人因诗作涉嫌诽谤朝廷而进行的审查和惩处。此次事件涉及的人物众多,其中包括著名的学者、诗人如袁枚等。

词语背景

诗案”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有部分文人在诗词作品中暗含讽刺或批评朝政的内容。清廷认为这些诗句涉及反动言论,引发了大规模的审查活动。这次事件不仅是对个别文人的惩处,更是清代文化政策的一次重要体现。

词语意义

  1. 政治审查: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官方针对被认为有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稳定的言论行为进行调查与处理的行为。
  2. 文化审查:特指文艺作品、学术著作等文化领域中对潜在威胁的审查和限制措施。

造句

  1.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诗案”成为了清代文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段历史。

  2. 袁枚因为诗作中的隐喻,一度被牵涉进“诗案”,最终得以逃脱了惩处。

  3. 诗案”的发生提醒我们,在历史上对于文艺创作自由的限制是何其严格。

  4. 通过对“诗案”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清代的文化专制政策及其影响。

  5. 研究“诗案”不仅仅是历史学上的一个课题,也是文学批评和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词解释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