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狩的拼音、解释、组词
西狩的简介:
xī shòu
1.相传鲁哀公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孔子作《春秋》,至此而绝笔。
1.相传鲁哀公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孔子作《春秋》,至此而绝笔。
- AI解释
《西狩》实际上是一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文献。它并非一个常用的词汇或短语,而是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一则故事的名称。“西狩”的“狩”在这里指的是帝王出巡打猎的行为,“西”则是指狩猎的具体地点在西边。这个典故主要出现在《左传》等古籍中,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其背景和内容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文献来解释。
解释:
《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夏,天王使凡伯来聘,且言狩。”这里的“西狩”是指周天子派遣使者邀请诸侯共赴一次在西部进行的打猎活动。实际上,这个典故更多是用于象征性的意义,而不是直接描述一次具体的狩猎行为。
造句:
- 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西狩》的故事,讲述了周王室为了促进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团结而举办的盛大狩猎活动。
- 虽然现在的生活中没有了《西狩》,但这种象征着共同参与和团结精神的活动在许多文化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 通过研究《西狩》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如何利用狩猎这样的传统活动来加强国家间的联系。
- 就像《西狩》中的场景一样,现代的企业家们也常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增进客户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狩》成为了象征和谐共处与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符号,提醒着人们珍惜彼此间的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西狩”作为一个典故或故事名称,并不直接用于现代汉语表达或造句。上述造句是基于这个典故的意义进行的创意扩展。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西
xī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