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诸高阁的拼音、解释、组词
置诸高阁的简介:
zhì zhū gāo gé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 AI解释
《置诸高阁》这一成语出自汉语,用来形容将某项事务、建议或者物品搁置不理,长时间没有采取行动或重视。这里的“置”意为放置,“诸”是“之于”的合音字,相当于“在……上”,“高阁”指的是高处的架子,比喻不常去的地方或者是冷落的地方。
成语含义:本意是指把东西放在很高的架子上,引申为将事物置于一边不去处理或重视。使用时,常常带有批评或讽刺意味,暗示对于某事的忽视或是缺乏行动力。
例句: 1. 对于公司的改进建议,大家都认为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将其置诸高阁,并没有付诸实施。 2. 他提出了一些环保措施,可惜领导只是一味地将这些意见置诸高阁,并未真正执行。 3. 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可学校管理层却把它们都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最后还是导致了这些问题的持续存在,这也难怪许多提案最终只能被置诸高阁。 4. 当局对于百姓的诉求已经不再只是听一听就算完事,而是将这些意见和需求认真记录下来,并且采取行动,不会再让它们轻易地置诸高阁。 5. 为了确保会议上的讨论成果能够得到落实,领导决定避免以后再次出现把大家的想法都置诸高阁的情况。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可以帮助更好地传递信息,强调某一行为的实际效果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置
zhì
1 放,摆,搁:安~。布~。~放。~身。位~。~信。~评。~疑。~辩。推心~腹。~若罔闻。~之度外。2 设立,设备:装~。设~。3 购买:添~。~办。~备。~买。
诸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高
gāo
1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2 高度:他身~一米八。3 等级在上的:~级。~考。4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5 声音响亮:引吭~歌。6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7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8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9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10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11 姓。
阁
gé
1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滕王~。~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2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出~(出嫁)。3 小木头房子:~子。~楼。4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简称“阁”)。组~。入~。5 古同“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