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袖铠的拼音、解释、组词

筒袖铠的简介:

tǒng xiù kǎi
1.古代用以保护身体的一种战服。

  • AI解释

筒袖铠》是一种古代中国军事装备,属于铠甲的一种。这种铠甲的特点是它的袖子设计较为简单,呈圆筒状,因此得名“筒袖铠”。它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至汉代,具有轻便、活动灵活等优点,适合骑兵穿着使用。

在战场上,士兵们佩戴筒袖铠可以提高灵活性和机动性,特别是在需要快速改变方向或者进行短距离冲刺的战斗中。不过由于防护功能较弱,对于重型打击(如弓箭、长矛)的防御能力有限,因此一般用于轻装部队或辅助角色。

造句示例: 1. 在古代战争中,骑兵们身着筒袖铠,奔驰在战场上。 2. 为了适应战场上的快速移动需求,士兵换上了轻便的筒袖铠。 3. 筒袖铠因其轻薄的特点,在骑马冲锋时非常有用。 4. 这个时代的战士装备了简化的筒袖铠,以便更好地发挥骑兵的优势。 5. 在模拟古战场景的军事演习中,使用筒袖铠的角色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分词解释

tǒng

1 粗大的竹管。2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邮~。笔~。3 衣服等的筒状部分:袖~儿。靴~。~裙。

xiù

1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子。套~。~标。2 藏在袖子里:~藏。~手旁观。~刃(袖藏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