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走胡,南走越的拼音、解释、组词
北走胡,南走越的简介:
běi zǒu hú,nán zǒu yuè
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越: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投奔异国。
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越: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投奔异国。
- AI解释
词语“北走胡,南走越”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左传·昭公四年》中,原文为:“今使胡、越之子,有贤于姬姓者,虽仇可也。若其不然,则唯所命。”这句话中的意思并没有直接使用“北走胡,南走越”,但可以理解为一种扩展的表述方式,在实际的应用或引用中可能会简化为这种形式。
这里的“北”和“南”并非指具体的地理方向,而是泛指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区域。而“胡”与“越”则具体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位于不同地域的两个部族或民族:胡族主要分布在北方草原地区,而越人居住在长江以南直至海边一带。
“北走胡,南走越”的意思是指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或者方法,既可以是北方采取某种策略(如与胡人联姻、贸易等),也可以是南方采取另一种策略(如结交越人,通过外交或军事手段进行交流)。“北”和“南”在这里象征着不同的政治、文化区域;“走”则有行动、选择之意。
5个造句: 1. 老子曾说过:“治国之道无定法,因时制宜,北走胡,南走越,各得其道。” 2. “北走胡,南走越”,这是古人对不同地域采取相应策略的智慧总结。 3. 在古代外交中,“北走胡,南走越”体现了灵活多样的外交手段。 4. 与邻国相处时,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北走胡,南走越”的方式,以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5. 政策制定者们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应该灵活应对,“北走胡,南走越”,寻找适合的治理之道。
分词解释
北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走
zǒu
1 行:~路。~步。2 往来:~亲戚。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4 往来运送:~信。~私。5 离去:~开。刚~。出~。6 经过:~账。~内线。~后门。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8 失去原样:~形。~样。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胡
hú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南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越
yuè
1 度过,超出:~过。~冬。~级。~轨。~权。~境。~位。~狱。~俎代庖。2 声音、情感扬起,昂扬:激~。声音清~。3 表示程度加深:~发(更加)。~加。~快~好。4 消散:“精神劳则~”。5 失坠,坠落:陨~。“射其左。~于车下”。6 中国古民族名:百~(亦作“百粤”)。7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剧。~凫楚乙(“乙”,燕子。喻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而作出不同的判断)。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