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渎的拼音、解释、组词

冒渎的简介:

mào/mò dú/dòu
冒犯亵渎(多作谦词):冒渎尊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冒犯、亵渎。《水浒传》第二三回:「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也作「冒突」。

《冒渎》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通常指的是以不敬、轻慢的方式对待或评论神圣的事物或者人物。这个词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者正式文件中,用词较为庄重和古雅。

详细解释:

  1. 含义:指无礼地侵犯他人的尊严、权利或情感,尤其是对于宗教、文化、法律等有严格规范的领域中的行为。
  2. 语境使用:常用于描述某些言论或行为对某人或者某种精神信仰造成了不当或侮辱性的侵犯。

造句示例:

  1. 在正式场合发表演讲时,应避免冒渎任何群体的文化传统与习俗。
  2. 他的话无意中冒渎了长辈的尊严,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和抗议。
  3. 这种行为显然对公众的宗教信仰是一种明显的冒渎。
  4. 讲话前,请三思而行,不要因为无知而冒渎他人或公共道德标准。
  5.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确表明我们的立场——任何形式的冒渎都是不被容忍的。

请注意,《冒渎》这个词在日常口语中并不常用,上述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

分词解释

mào,mò

1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死。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名顶替。5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6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7 古同“帽”。8 古同“瑁”,玳瑁。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