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会的拼音、解释、组词
照会的简介:
zhào huì/kuài
①国与国之间外交往来的文书。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或通知对方某些事项。照会有两种:(1)正式照会,由外交部长、大使等外交代表签名发出,用第一人称书写,不盖机关章。用于重大事项的通知、交涉或表示重要的外交礼仪等。(2)普通照会,由外交部或大使馆签发,用第三人称书写,盖机关章,但不签名。用于一般交涉和事务。②指递交照会。
①国与国之间外交往来的文书。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或通知对方某些事项。照会有两种:(1)正式照会,由外交部长、大使等外交代表签名发出,用第一人称书写,不盖机关章。用于重大事项的通知、交涉或表示重要的外交礼仪等。(2)普通照会,由外交部或大使馆签发,用第三人称书写,盖机关章,但不签名。用于一般交涉和事务。②指递交照会。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通知、知会。【例】有什么事,照会一声,我马上就办。
2. 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例】对于某国此次不友好的举动,我外交部已照会对方领事,以示抗议。
1. 通知、知会。《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使不归号,悄悄站在黑影里。」
2. 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 执照、凭证。《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 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照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国家或组织之间用于正式通知、沟通信息的一种外交文书。在实际应用中,“照会”通常由一国政府发出给另一国政府或者某个国际组织,内容涉及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事务。它是一种较为正式的书面文件形式,用于表达某种请求、意见或建议。
以下是五个使用“照会”的造句:
- 中国大使馆决定向美国驻华使馆发送一封照会,就近期的一些贸易政策问题提出关切。
- 在应对国际争端时,联合国秘书长将考虑向相关国家发出正式的外交照会。
- 某公司计划向当地政府提交一份关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性照会。
- 我们在收到外国友人来访请求后,决定以官方名义发出一封友好照会。
- 为了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我国相关部门计划向对方国家文化部门发送文化合作照会。
请注意,在实际外交事务中,“照会”通常需要通过特定的外交渠道来处理,且内容和形式都应遵循国际惯例及双方约定。
分词解释
照
zhào
1 光线射在物体上:日~。~耀。~射。2 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或其他人物的影像:~镜子。3 摄影:~相。拍~。4 画像或相片:小~。写~。5 看顾:~管。~顾。6 按着,依着:依~。遵~。~搬。~本宣科。7 凭证:护~。牌~。执~。8 知晓:心~不宣。肝胆相~。9 通知,通告:知~。~会。10 对着,向着:~壁。~敌人开枪。11 查对:对~。查~。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