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辞的拼音、解释、组词

讼辞的简介:

sòng cí
1.诉状﹐状词。

  • AI解释

讼辞》,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法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法庭上所作的陈述或辩解。它不仅是对案件事实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展现当事人立场、主张的重要手段。讼辞的内容多样,既可以涉及具体的案情描述,也可以包括法律观点和请求。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讼辞》通常由受过教育的人撰写或口述。其内容可能包括: - 事实陈述:对案件发生经过的详细说明。 - 法律引用:援引当时的法律条文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 请求事项:明确指出要求法庭作出何种裁决或采取哪些措施。

撰写《讼辞》不仅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达当事人意图,还要考虑到语言的说服力和严谨性,以达到在司法程序中赢得有利判决的目的。

造句

  1. 司法官审阅了原告提交的讼辞后,决定召开听证会。
  2. 在法庭上,被告律师引用了几条古代法律条文作为讼辞的一部分,试图为自己的当事人辩护。
  3. 这份讼辞虽然措辞严谨,但并未触及案件的关键事实,导致最终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4. 为了准备这次诉讼,李律师反复推敲讼辞的内容,确保每一个字都符合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实际背景。
  5. 当事人对《讼辞》非常重视,在书写过程中多次征求了专业法律人士的意见。

这些造句旨在帮助理解《讼辞》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场景与作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sòng

1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事。~案。~词。2 争辨是非:争~。聚~纷纭。3 自责:自~。4 古同“颂”,颂扬。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