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前60)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武(?-前60)的简介:
sū/sù wǔ (?-qián 60)
西汉使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公元前100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诱降,均遭拒绝。后被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牧羊。他坚持十九年不肯屈服。前81年,匈奴与汉和好,遂被释放,终于返回长安。
西汉使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公元前100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诱降,均遭拒绝。后被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牧羊。他坚持十九年不肯屈服。前81年,匈奴与汉和好,遂被释放,终于返回长安。
- AI解释
关于“苏武”的详细解释如下:
苏武
生平: 苏武(约公元前140年—前60年),是西汉时期的官员,也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因在匈奴被扣留期间坚持不降,并以顽强的意志维护国家尊严而广受后人尊敬。
事迹: 苏武作为使臣出访匈奴,在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要求下,拒绝投降并保持忠贞不渝。面对严酷的环境和长期的囚禁,他坚持汉朝的礼节,拒绝接受任何不正当要求。最终,通过汉朝皇帝的努力与时间的考验,苏武终于获得自由,并以英雄的形象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影响: 苏武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代表了忠诚、勇敢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君爱国理念的重要象征之一。
以下是五个使用“苏武”的造句:
- 苏武牧羊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像苏武一样保持了高尚的气节。
- 就算身处逆境,也要学习苏武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信仰与原则。
-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忠诚和坚贞不屈的代名词,如同苏武牧羊一般可贵。
- 现在社会中不乏如苏武般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分词解释
苏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武
wǔ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前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