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并用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武并用的简介:

wén wǔ bìng yòng
形容既重视文治,又重视武功。

  • AI解释

词语详解

文武并用 (wén wǔ bìng yòng)

  1. 释义: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计篇》,原意是指在治理国家和指挥战争时,既要注重“文治”,即政治、经济等非军事手段;又要重视“武功”,即军事力量。它强调统治者或领导者应该具备全面的能力,既能进行有效的政策制定和文化发展,也能应对可能的军事冲突。

  2. 引申义:后来这一成语被引申为在各种事务中采取多种方式并用,既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也不忽视物质力量和技术进步。它还强调了灵活性和策略性,在面对不同挑战时能够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

  3. 适用场合:通常用于描述那些既能从事学术、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参与实际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或者是在企业管理中既重视市场分析与品牌建设(文),又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武)的战略思想。

造句

  1. 在这次企业转型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文武并用,既要提升品牌形象又要加大技术投入。
  2. 政府的治理应该遵循“文武并用”的原则,在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防建设。
  3. 面对市场竞争,不仅要加强产品研发(武),还要注重市场调研和品牌推广(文)。
  4. 作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应该在学业上刻苦钻研(文)、同时也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武)。
  5. 在这次社区治理中,我们既要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文),也要完善公共设施加强治安管理(武)。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bìng,bīng

1 合在一起:~拢。合~。兼~。2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yòng

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2 可供使用的:~品。~具。3 进饭食的婉辞:~饭。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7 因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