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躔的拼音、解释、组词

日躔的简介:

rì chán
1.太阳视运动的度次。

  • AI解释

日躔》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或度数。具体来说,“日”是指太阳,“躔”字有“运行”的意思,在这里指太阳沿着黄道上的轨道运动。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中,将一年分为12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30度的弧度,每一部分称为一宿。

详细解释

  • 概念日躔通常用于描述特定日期或时刻太阳在黄道上的具体位置。
  • 用途:古代用于制定历法、预测节气变化以及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时间安排等。
  • 计算方法:需要通过复杂的天文观测和计算来确定,一般使用黄经度数来表示。

造句

  1. 天文学家根据日躔的位置制定了详细的春分时刻表。
  2. 每当太阳达到特定的日躔位置时,古代农人便会开始准备春耕。
  3. 古代文献中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内日躔的具体度数,为我们研究古代天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较为精确的计算日躔的方法,并用于指导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5. 现在虽然有了现代科技的帮助,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计算或者观测来确定日躔的位置,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特点。

这些句子展示了“日躔”一词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应用场景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班。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4 某一天:纪念~。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春~。往~。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8 特指“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