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博之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敏博之学的简介:

mǐn bó zhī xué
1.骈体文之别称。

  • AI解释

词语“敏博之学”中,“敏”指的是敏捷、机敏或聪慧,而“博”意味着广博、渊博。综合起来,“敏博之学”可以理解为一种既具有敏捷思维和快速学习能力,又具备广泛知识和深厚学术造诣的学问。它强调的是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迅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详细解释:

  • 敏捷性:指的是对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理解与反应能力。
  • 广博性:强调了学习者拥有广泛的知识领域,并且能够在多个学科之间自如切换并灵活运用。

造句举例:

  1. 李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思维敏捷,在教学中能够迅速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2. 他非常重视敏博之学的培养,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世界里保持竞争力。
  3.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敏博之学,不断提升自我。
  4. 这个项目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更在于他们之间的沟通协作和敏捷应对挑战的能力。
  5. 作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员,他总是能够通过敏博之学的方法,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这些句子展示了“敏博之学”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mǐn

1 迅速,灵活:~捷。~感。~锐。~达(敏捷而通达事理)。灵~。聪~。神经过~。2 奋勉:~求(勉力以求)。

1 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2 知道得多:~古。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赌~。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