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少师的简介:

shǎo/shào shī
1.古代官名。"三孤"之一。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师。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参见"少保"。 2.古代官名。乐官。 3.古称士之致仕者。

  • AI解释

《少师》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其名称源于“少”字,表示较低或辅助的地位。在不同时期,“少师”的具体职能和地位有所差异。通常来说,少师是指为太子或其他年轻王室成员担任辅导和教育职责的官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朝廷中的一个顾问角色。

详细解释

  • 起源与发展:古代中国的官职体系中,“师”常被用作尊称或官名的一部分,表示某人的身份地位。在周朝早期,就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的设置,其中的“少师”作为辅助性质的角色存在。
  • 职责与作用:主要负责教育、教导王室成员,特别是太子,使其成为合适的统治者;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荣誉性职位,给予德高望重或有才能的人以尊敬。
  • 历史地位:在不同的朝代,“少师”的具体职能和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但在整体上,它往往象征着对于国家未来的关心与贡献。

造句

  1. 在周朝初期,少师负责对太子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确保其未来能够胜任帝王之位。
  2. 尽管只是一个“少师”的身份,但他在宫廷中的话语权却相当大,经常被皇帝所咨询意见。
  3. 唐代的著名学者韩愈曾担任过少师一职,以其深厚的学问和高尚的人格影响着当时的一众年轻王子。
  4. 汉武帝时期设置了“少师”之位来辅助太子成长,这在后来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方式。
  5. 宋朝时,一些文人墨客也会被授予“少师”的称号以示表彰和尊敬,尽管实际上他们并未参与到政治事务中。

分词解释

shǎo,shào

1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量。~许。2 缺,不够:缺~。减~。3 不经常:~有。~见。4 短时间:~等。~候。~顷。5 丢,遗失:屋里~了东西。6 轻视:“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