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计划的拼音、解释、组词
实业计划的简介:
shí yè jì huá/huà
又名《物质建设》。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一书组成部分。1919年全文发表。共提出六个计划。包括在渤海湾建北方大港,杭州湾建东方大港,广州建南方大港,建造十万英里铁路,发展工业和采矿业等。提出在坚持独立和主权前提下利用外资办实业的主张。
又名《物质建设》。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一书组成部分。1919年全文发表。共提出六个计划。包括在渤海湾建北方大港,杭州湾建东方大港,广州建南方大港,建造十万英里铁路,发展工业和采矿业等。提出在坚持独立和主权前提下利用外资办实业的主张。
- AI解释
《实业计划》是指民国时期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张謇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案。该计划旨在振兴民族工业,强调“实业救国”的理念,主张通过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它不仅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一种战略规划。
详细解释
- 背景与目的:《实业计划》是在清末民初时期提出的,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落后和社会危机。张謇希望通过发展民族工商业来解决这些问题。
- 内容:
- 农业开发:强调土地改良和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 工业建设:重视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主张采取政府主导、私人资本参与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 教育普及:认为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 交通改善:提出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以促进商品流通和人员往来。
造句
- 张謇的《实业计划》成为了后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 在张謇看来,发展实业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途径,《实业计划》中提出的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虽然《实业计划》在当时未能完全落实,但它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张謇的经济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他的《实业计划》成为了研究民国时期经济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 通过实施张謇提出的《实业计划》,他希望促进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分词解释
实
shí
1 充满:~心。充~。虚~。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4 富足:殷~。富~。
业
yè
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5 从事:~医。~商。6 财产:产~。7 既,已经:~已。~经。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9 姓。
计
jì
1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3 主意,策略:~策。~谋。4 谋划,打算:~划。~议。5 姓。
划
huá,huà
1 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一道口子。2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水。~船。~艇。3 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