豾狸的拼音、解释、组词

豾狸的简介:

pī lí
1.黄鼠。

  • AI解释

看来您提到的“豾狸”可能是出现了输入错误,因为按照现有的中文词汇库,“豾狸”并不常见。不过,根据这个字面结构,可以推测可能指的是“貉子”,在某些方言或古代文献中可能会被误写为“豾狸”。

关于“貉子”的解释:

貉子(学名:Meles meles),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属于犬科。在中国传统汉语中,“貉”通常指这种动物。

  • 外观特征:体长一般在50至75厘米之间,尾巴较长。毛色多样,有黄褐色、棕褐色等。
  • 习性与栖息地:常出没于森林边缘的灌丛和草甸地带,喜食小动物如鼠类、昆虫以及野果等。

如果确认您想要查询的是“貉子”,以下是五个使用“貉子”的造句:

  1. 野外调查时,他们意外发现了一群在雪地中觅食的貉子。
  2. 森林里的貉子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豖子在夜间活动频繁,经常被误认为狐狸。
  4. 传统上,人们常用貉子的皮毛制作大衣和围巾。
  5. 研究人员记录了貉子的叫声以研究它们的社交行为。

请确认您是否是指“貉子”,如果是其他含义或有具体的错误需要纠正,请告知我以便提供更准确的帮助。

分词解释

1 即“貉”。2 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亦称“狸子”、“狸猫”、“山猫”、“豹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