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资役的简介:

zī yì
1.役力。

  • AI解释

资役》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为了完成国家或者官府征收的人力或财力任务而提供的服务。这个概念源于中国封建社会,指的是百姓为了满足政府的各种需求所必须承担的工作和服务。

具体来说,“资”在这里有支持、资助的意思;“役”则是指劳役、服务等。整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政府义务的履行方式之一。

下面提供五个造句帮助理解:

  1. 古代的户籍制度下,许多农民为了减轻自己的赋税负担而主动申请参加‘资役’,为官府提供各种服务。
  2. 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中,许多地方豪绅以‘资役’为名,强行征召百姓参与修筑城防工事。
  3. 宋代实行的“募役法”试图通过支付货币代替直接劳役的方式来减轻民众负担,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大量‘资役’现象。
  4. 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商人和地主为避免亲自服‘资役’,往往选择缴纳一定数额的钱财来替代,这种方式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5. 虽然到了近现代以后,传统的‘资役’制度逐渐消失,但其反映的古代社会结构中官民关系以及赋税徭役的本质问题,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研究价值。

这些句子尝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资役”在历史语境中的含义及其影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3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4 智慧能力:~质。天~。5 出身和经历:~格。~历。6 姓。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