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三段论的拼音、解释、组词
省略三段论的简介:
shěng/xǐng lüè sān duàn lùn/lún
在表达时将前提之一或结论予以省略的三段论。有三种:(1)省略大前提的三段论。(2)省略小前提的三段论。(3)省略结论的三段论。
在表达时将前提之一或结论予以省略的三段论。有三种:(1)省略大前提的三段论。(2)省略小前提的三段论。(3)省略结论的三段论。
- AI解释
实际上,"省略三段论"并不是一个标准的逻辑学术语。在传统的逻辑中,“三段论”指的是包含三个部分的一种论证结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而所谓的“省略三段论”,可能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论证过程中可能会省略一些必要的步骤或前提条件,从而使得论证不完整或者存在漏洞。
例如,在三段论中: - 大前提是所有猫都是动物。 - 小前提是米斯蒂是一只猫。 - 结论是因此米斯蒂是动物。
如果有人直接从“米斯蒂是一只猫”跳跃到“所以米斯蒂是动物”,则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省略了必要的前提(即大前提)的形式。
下面是5个包含“省略三段论”的造句示例:
- 老板对员工说:“所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晋升,你这次没被晋升,说明你不优秀。”这种论证显然是一个典型的省略三段论。
- 小明向老师解释自己没完成作业的原因是生病了,但老师认为小明的解释只提供了小前提(生病),没有给出大前提(生病必然导致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和结论。这是一种省略三段论的表现形式。
- 在某次辩论中,一名辩手直接提出了“所有成功的人都会学习”,然后得出“所以,张三是成功的人”这样的结论。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省略了成功与学习之间的关联这一大前提的省略三段论。
- “所有的鸟都会飞,企鹅是鸟,所以企鹅也会飞。”这个论证中,“有些鸟不会飞(如企鹅)”这一关键前提被忽略了,导致结论错误,这也是一种省略三段论的表现。
- 小华在解释为什么自己没有参加某次派对时说:“所有人去了聚会都会开心。”但事实上,小华的陈述中缺少了“所有参加了聚会的人都会感到开心”的大前提,并且也没有给出小华是否属于这个群体的小前提,这是一个省略三段论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的逻辑论证中,避免省略必要的前提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确保论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分词解释
省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
略
lüè
1 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简~。粗~。~微。~有所闻。~知一二。2 省去,简化:省~。忽~。其余从~。3 简要的叙述:史~。要~。事~。4 计谋:方~。策~。战~。5 抢,掠夺:侵~。攻城~地。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段
duàn
1 事物、时间的一节:阶~。地~。片~。~落。2 工矿企业中的行政单位:工~。机务~。3 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位。4 同“ 缎 ”,绸缎。5 同“ 锻 ”,锻炼。6 姓。
论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