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约前390-前338)的拼音、解释、组词

商鞅(约前390-前338)的简介:

shāng yāng/yàng (yuē/yāo qián 390-qián 338)
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

  • AI解释

《商鞅(约前390-前338)》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姓卫,名鞅,后封于商,称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所进行的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解释

  1. 出身背景:商鞅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卫国,后来被秦孝公(公元前362年至前338年在位)招募到秦国,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以加强国家实力。

  2. 变法内容

  3. 奖励耕战:鼓励农耕和军事胜利,增加了社会生产效率和军队战斗力。
  4. 废除旧制度:打破贵族特权,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5. 户籍登记与什伍组织:加强了国家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
  6. 推行郡县制: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7. 历史影响: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这些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的封建制度和法律体系产生了重大作用。

造句

  1. 商鞅的改革措施不仅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在商鞅的时代,农耕和军事被看作是国家繁荣与强大的关键因素。
  3. 变法之后,由于奖励耕战政策的推行,秦国迅速积攒了大量财富和兵力。
  4. 商鞅通过废除旧制度来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的方向发展。
  5. 为了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商鞅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户籍登记系统。

分词解释

shāng

1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量。~讨。~议。~定。~榷。~酌(商量斟酌)。相~。磋~。洽~。协~。2 买卖,生意:~业。~店。~界。~品。~标。3 古指行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做买卖的人,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人。~贩。~贾(gǔ ㄍㄨˇ)(商人)。~旅。4 数学上指除法运算中的得数:~数。5 中国朝代名:~代。6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8 姓。

yuē,yāo

1 绳子。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4 事先说定:~见。~会。5 邀请:~请。~集。6 节俭:节~。俭~。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8 大略:~计。~莫。~略。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