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裘的拼音、解释、组词

季子裘的简介:

jì zǐ qiú
1.季子的貂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絶,去秦而归。羸縢履蹺,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 AI解释

《季子裘》并非一个正式的历史典故或成语,而是由“季子”与“裘”这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季子”通常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吴国公子季札;而“裘”则是指皮衣或毛皮大衣。结合起来来看,《季子裘》可能是指与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相关的关于皮衣的故事或者典故。

季札的生平简介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以礼贤下士、不辱使命著称。据说他被后世尊为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模范之一。季札拥有很高的个人品德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在诸侯间的礼仪交往中展现了君子风范。

《季子裘》的相关典故

在“季子裘”的传说中,最著名的是一段关于季札不接受鲁国国君赠送的锦衣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季札的谦逊以及对价值观念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财富是道德和人格上的高尚,而非物质上的奢华。

造句

  1. “季子裘”不仅是古代服饰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君子品德的典范。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像《季子裘》中所展现的谦虚与坚持原则的态度,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推崇和学习的品质。
  3. 季子不接受鲁国国君赠送的锦衣,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季子裘》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一个佳话。
  4. 就像《季子裘》中的故事所示,真正的财富不是物质上的拥有,而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升。
  5. 《季子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古代服饰的传说,更是对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一种深刻描绘。

分词解释

1 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弟(小弟)。~父(小叔叔)。2 末了:~世。~春(春季末一月)。明~(明代末年)。~军(体育运动竞赛的第三名)。3 一年的四分之一: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度。~风。4 一段时间:~节。~候。~相(xiàng )(某个地区在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雨~。5 姓。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