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罪的拼音、解释、组词

虐待罪的简介:

nüè dài/dāi zuì
在我国,指经常以打骂、捆绑、限制自由、凌辱人格、冻饿、有病不给医治和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迫害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

  • AI解释

关于“虐待罪”这一法律术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它属于刑法中的范畴。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于虐待罪的规定(第二百六十条),主要指的是对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之间实施长期或经常性的精神、肉体上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的侵害行为。

详细解释

  • 主体:通常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但并不限于此范围。
  • 客体:被害人的身心健康权。
  • 主观方面:通常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对方造成伤害或痛苦仍继续实施这种行为。
  • 客观方面:表现为长期或频繁地使用诸如打骂、冻饿、强迫过度劳动等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虐待。

造句

  1. 如果父母长期对孩子进行体罚和精神上的羞辱,这不仅会侵犯孩子的身心健康权,还可能构成虐待罪
  2. 家庭暴力不是私事,如果发现家中有人遭受了严重的虐待行为,请及时向警方报案。
  3. 在一次家庭纠纷中,丈夫对妻子实施了多次身体攻击,并且长期限制其自由。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虐待罪的犯罪事实。
  4. 社会工作者指出,对于被虐待的儿童来说,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以防止他们成为虐待罪的受害者。
  5. 虽然小明的父亲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进行了严格的管教,但从未有过暴力行为,因此不构成虐待罪

请注意,在使用具体法律术语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来获得准确的解释与指导。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并非实际法律意见。

分词解释

nüè

残暴:暴~。~待。~政(暴政)。

dài,dāi

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