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昌台的简介:
wén chāng tái/tāi
1.唐代尚书省之别名。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
1.唐代尚书省之别名。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
- AI解释
《文昌台》这个词通常并非一个标准的中文成语或固定搭配,而可能是特定地区文化背景下的一个地名或者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意象。在中国古代,“文昌”指的是主管文运和科举考试的神灵,与“文曲星”有关联。“台”则可以理解为高台、楼阁等,常用于指代宫殿建筑或是官署所在之处。
在古代文献中,常常会有描述文昌帝君庙宇或相关建筑的地方,比如“文昌台”,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文化教育圣地。不过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者文学意象,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且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面是五个以“文昌台”为背景的造句示例(基于上述理解进行创造):
- 在文昌台上,文人墨客常常聚会赋诗,共赏明月,寄托着对才华和理想的向往。
- 他从小就梦想登上那座文昌台,成为像先贤那样受人尊敬的学者。
- 春秋时节,人们会在文昌台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文运昌盛、学业有成。
- 村里的老者说:“当年这里曾建有一座宏伟的文昌台,后来因为战争被毁了。”
- 这位文人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坚信自己可以在文昌台上书写自己的名字。
这些句子是基于“文昌台”作为文化教育圣地这一背景构建的,并非实际历史或地理上的描述。如果您有更具体的上下文或者想要了解的地方,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给出更加准确的答案。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昌
chāng
1 兴盛:~盛(shèng)。~乐(lè)(兴盛康乐)。~明(兴盛发达)。~隆。2 善,正当:~言(美言,正当的话)。~言无忌(直言无隐)。3 同“ 菖 ”,菖蒲。4 同“ 猖 ”,凶猛。5 姓。
台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