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藏史的拼音、解释、组词

征藏史的简介:

zhēng cáng/zàng shǐ
1.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征藏,藏名也。'一云:'征,典也。'"成玄英疏:"﹝征藏史﹞犹今之秘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老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

  • AI解释

词语“征藏史”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学术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具体含义。从字面来看,“征藏”可以理解为征集、收藏的意思;“史”则指历史。所以,“征藏史”可能是描述某一项活动或某个机构在征集与收藏过程中的历史变迁。

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假设它指的是某一文化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在长时间内征集和保存文物、文献过程中所经历的历史变化。这种历史既包括征集方式的演变,也涵盖了保护技术和理念的进步等。然而,鉴于这一词语并不常见,其具体应用可能会有所不同或需要进一步细化定义。

为更准确地提供解释及造句,这里给出一种可能的理解:

详细解释

征藏史”可以理解为一个单位(如博物馆、图书馆)在征集和收藏文物、文献过程中所经历的历史演变。这不仅包括了从何处、如何获取这些文物或文献的过程,还包括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保护方式和技术的进步。

造句

  1. 自博物馆成立以来,其征藏史见证了中国古籍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
  2. 在图书馆的征藏史上,数次重要书籍征集活动都标志着其馆藏资源的增长与丰富。
  3. 民间文化机构的历史发展脉络中,不乏关于如何有效进行文物和文献征藏的重要篇章。
  4. 为了更好地研究古代文明,考古学家们回顾了多个博物馆在征藏史中的经历与贡献。
  5.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图书馆通过不断的征集活动,记录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构成了其征藏史的宝贵财富。

分词解释

zhēng

1 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4 收集:~税。~粮。5 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

cáng,zàng

1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2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