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龙附凤的拼音、解释、组词

攀龙附凤的简介:

pān lóng fù fèng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攀附著龙或凤。比喻依仗有声望的人。语本汉.扬雄《法言.渊骞》。后用「攀龙附凤」比喻巴结权贵,以求晋升。△「趋炎附势」、「攀龙附骥」

2. 汉.扬雄《法言.渊骞》或问:「渊、骞1>之徒恶2>乎在?」曰:「寝3>。」或曰:「渊、骞曷不寝?」曰:「攀龙鳞,附凤翼4>,巽以扬之5>,勃勃6>乎其不可及也。如其寝!如其寝!」 〔注解〕 (1) 渊、骞:渊指颜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骞指闵子骞(西元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孝友闻,和颜渊以德行并称。 (2) 恶:音ㄨ,同「乌」。如何、怎么,表示反问的语气。 (3) 寝:藏也,湮没不彰。 (4) 攀龙鳞,附凤翼:比喻攀附孔子之道。 (5) 巽以扬之:比喻得孔子盛名之助。巽,音ㄒㄩㄣˋ,易经八卦之一,基本卦象为风,此处指风。 (6) 勃勃:轻迅的样子。

3. 汉代扬雄《法言.渊骞》中对颜渊、闵子骞评论道:孔子的再传弟子,现在多已不为人知,那为何颜渊、闵子骞却不然呢?因为他们依附著孔子,有如「攀龙鳞,附凤翼」,乘风而上,勃勃升腾,其他人都无法跟上。因为得到孔子的盛名之助而让世人能够认识他们,不至于湮没无闻。后来「攀龙附凤」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攀龙鳞,附凤翼」演变而出,本比喻依仗有声望的人,后多用来比喻巴结权贵,以求晋升。

1. 趋附权贵,以求晋升。【例】年轻人要有骨气,不要一天到晚想攀龙附凤,一步登天。

1. 依附英主以建立功业。《汉书.卷一○○.叙传下》:「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三国演义》第七三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也作「攀鳞附翼」、「攀龙附骥」、「攀龙托凤」、「攀龙趋凤」、「附凤攀龙」。

2. 趋附权贵,以求进升。如:「当时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大都是攀龙附凤之徒。」也作「攀鳞附翼」、「攀龙附骥」、「攀龙托凤」、「攀龙趋凤」、「附凤攀龙」。

《攀龙附凤》详细解释

"攀龙附凤"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依附有权势的人或势力以求得自身利益,是一种比喻性说法。它的字面意思是指抓住龙身、依附凤凰,暗指依附权贵或有影响力的人物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声望。

这个成语出自《新唐书·苏味道传》:“初谓之不才,今始攀龙附凤矣。”其原意为:起初认为他没有才能,如今却开始依赖有权势的人或势力了。后来被引申为比喻依附权贵、以求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声望。

成语的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象:“攀龙附凤”通常是贬义词,暗示某种不正当手段谋求个人利益。 2. 环境:通常用于描述政治或社会环境中依赖有权势的人来获取好处的行为。 3. 语气:在陈述这种行为时,多带有批判和否定的意味。

造句

  1. 一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常常会采取攀龙附凤的手法来拉拢权贵。
  2. 这个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市场中却能通过攀龙附凤的方式获取不少订单。
  3. 看到自己的朋友能够因为攀龙附凤而迅速升职,小李也蠢蠢欲动想要效仿。
  4. 公司领导应该拒绝任何形式的攀龙附凤,以维护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5. 在职场中,不要轻易地选择攀龙附凤的方式来追求利益,这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分词解释

pān

1 抓住东西向上爬:~登。~高。~越。~桂(古代指科举考试登第)。~折(zhé)。~附。~援。2 拉扯,拉拢,结交:~交。~扯。~谈。~亲。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

1 另外加上,随带着:~体。~件。~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庸。~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十年乃成”)。~赘悬疣。2 同意,赞同:随声~和。~议。3 捎带:“一男~书至”。4 靠近:~近。~耳低言。5 依从:依~。归~。趋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