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的拼音、解释、组词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的简介:

jiǎ/jià shǐ wǒ mén bù qù dǎ/dá zhàng
诗歌。田间作。1938年发表。全诗仅六行,却揭示了如果不去同日本侵略者战斗,敌人不仅要消灭我们的肉体,而且还要从精神上侮辱我们这一深刻道理,从而激发人民抗战的热情。

  • AI解释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首诗是田间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8年。它以一种激昂而质朴的语言,直接回应了那个时代人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以及面对侵略者时的愤怒与呐喊。通过假设一个没有参与战斗的世界,诗人表达出强烈的呼吁与控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详细解释

  • 假使:这里引出了一个假设情境。
  • 我们不去打仗:直接指向这个假设的情境——如果大家都不去参战的话。
  • 这世界依旧在:即使不战斗,这个世界仍然存在。
  • 只是多了一些野草:暗示着没有战争的代价,比如环境或精神上的变化。
  • 少了一些鸟鸣:隐喻战争中的牺牲与生命价值。

整首诗以极其朴素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对比,表达了对当时中国抗战局势的关注和激励人心的力量。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也十分深远。

造句

  1. 假使我们每个人都像那位年轻人一样放弃学习去逃避责任,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不会变得更好。
  2. 在面对家庭争吵时,假使我们都不去解决矛盾,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3. 假使我们不努力地为环保事业付出行动,这个世界真的会多出许多不可逆的野草和污染。
  4. 假使我们在学习上都抱着“差不多”的态度不去深究每一个知识点,那我们的知识结构就会少了一些深刻的理解与运用。
  5. 在面对公益活动时假使我们都选择置身事外,那么这个社会将少去一些温暖的人情味。

这些句子展示了"假使我们不去……"这一模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旨在强调个人行为对集体或整体的影响。

分词解释

jiǎ,jià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2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1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mén

1 加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我~。他~。同胞~。2 口语中表示类属:哥儿~。(名词前有量词时,后面不加“们”,如不称“三个孩子~”)。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2 距离,差别:相~不远。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4 除掉,减掉:~掉。~皮。~势(①阉割;②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8 汉语四声之一:~声(①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②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dǎ,dá

1 击,敲,攻击:~击。殴~。~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3 做,造:~首饰。~家具。4 拨动:~算盘。5 揭,破,凿开:~破。~井。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7 涂抹,印,画:~蜡。~戳子。8 写出,开出:~证明。9 捆,扎:~包裹。10 合,结合:~伙。~成一片。11 获取,购取:~水。~鱼。12 除去:~消。~杈。13 定出,计算:~算。~腹稿。14 用,采用,使用:~比喻。15 玩,玩耍:~球。16 截,停,减,退:~住。~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20 自,从:~哪儿来?

zhàng

1 兵器:仪~。明火执~。2 拿着兵器:~剑。3 战争:打~。胜~。4 凭借,依靠:倚~。仰~。~恃。~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