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性之斧的拼音、解释、组词

伐性之斧的简介:

fá xìng zhī fǔ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韩诗外传˙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文选˙枚乘˙七发: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1.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韩诗外传》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汉.枚乘〈七发〉:「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词语“伐性之斧”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其中“伐”在此处意为伤害或破坏,“性”指人的本性和德行。因此,“伐性之斧”形象地比喻那些会损害人们内心本质和品德的事物或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修养、道德情操的重要性,任何可能侵蚀这些内在品质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伐性之斧”。

详细解释

  • 词汇构成:“伐” + “性” + “之” + “斧”
  • 含义:比喻那些对人的内心本质或品德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行为或环境。
  • 文化背景:“伐性之斧”的概念在古代常被用来警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物欲横流的世界,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尚。它提醒着个人和社会应警惕任何可能破坏道德和精神健康的因素。

造句

  1. 过度的物质追求如同“伐性之斧”,会逐渐削弱人的精神支柱。
  2. 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就像一把无形的“伐性之斧”,需要我们提高辨别能力,保护自己不受其伤害。
  3. 贪婪和不节制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不可忽视的“伐性之斧”。
  4. 为了防止心灵被污染,我们需要时刻警惕生活中的各种“伐性之斧”。
  5.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如同一把无形的“伐性之斧”,会腐蚀掉我们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分词解释

1 砍:~树。砍~。2 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3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2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