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生的简介:
fú shēng
1.汉时济南人,名胜,或云字子贱。原秦博士,治《尚书》。始皇焚书,伏生以书藏壁中。汉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间。文帝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伏生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清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
1.汉时济南人,名胜,或云字子贱。原秦博士,治《尚书》。始皇焚书,伏生以书藏壁中。汉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间。文帝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伏生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清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
- AI解释
《伏生》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成语,而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伏生。伏生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致力于古文经的研究与传播,尤其是在汉代对儒家经典的整理、研究和传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详细解释
伏生(公元前208年左右-公元196年前后),本名秦嘉,东汉初期人,因避难藏匿于山东一带的一个名为“伏”的山洞中而得名。他一生致力于《尚书》等古文经的研究和传授工作。据《汉书·儒林传》记载,伏生在晚年将自己所学的《尚书》(古文版)口授给其学生,使这部分经典得以保存下来,并最终成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之一。
造句
- 历史学者们认为伏生是传播古代文化的重要人物。
- 伏生的故事激励着后来的人们去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 伏生成为《尚书》古文版流传至今的关键人物,其事迹被后人传颂。
- 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伏生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智慧,在困难中坚持了对学问的追求。
- 伏生的事迹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这些句子主要围绕伏生的历史贡献、精神品质以及其重要性进行构建,体现了他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分词解释
伏
fú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