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意逆志的简介:

yǐ yì nì zhì
意:意图;逆:猜度;志:心思。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逆,迎、求。以意逆志指用自己的看法去揣测别人的意思。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 逆,迎、求。以意逆志指用自己的看法去揣测别人的意思。《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意逆志》这一成语出自于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家孟子。其原文是:“故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后来,这个“以意逆志”的说法进一步发展,在《孟子·万章下》中明确记载:“说《诗》,不知其旨者,如学令。”这里的"旨"实际上就是指诗的含义或作者的意图,孟子进一步解释为:"故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而《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以意逆志”指的是用自己理解的意图来推测作者创作时的想法和动机。

详细解释

  • :凭借。
  • :自己的理解或想象。
  • :揣摩,推测。
  • :诗人的思想情感或创作意图。

整体而言,“以意逆志”指的是通过个人的理解和想象来推断作者的创作意图或者诗歌中的深层含义。这不仅是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也是一种欣赏艺术、理解和表达自己见解的重要态度。

造句

  1.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应当“以意逆志”,不要被字面意思所束缚。
  2. 小说中人物的行为背后往往有深刻的动机,需要读者用“以意逆志”的方式去揣摩和理解。
  3. 在分析这篇论文时,“以意逆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4. 画作的深层含义常常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来探寻。
  5. 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以意逆志”能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分词解释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

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2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4 迎接:~旅(旅店)。5 预先:~料(预料)。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