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仪的简介:
gōng yí
1.官家的礼仪。 2.复姓。周代鲁国有公仪休。见《史记.循吏列传》。
1.官家的礼仪。 2.复姓。周代鲁国有公仪休。见《史记.循吏列传》。
- AI解释
关于“公仪”的词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条目或者含义,可能您想询问的是“公仪休”,他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著名人物。公仪休是儒家学者,也是著名的廉吏,以清正廉洁、公正无私著称。
详细解释:
-
公仪休(?—前485年):字子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宰相,以清廉自守闻名。据《史记·循吏列传》记载,他因家有园池鱼塘而辞官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廉洁奉公、不近私利的典范。
-
主要事迹:相传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当他的仆人得知后买了一条鱼送给他时,他却拒绝了。他解释说:“我现在已经得到了职位上的好处,如果现在接受了你送来的鱼,别人就会认为我因为贪图利益才做了宰相。将来不再有人给我送鱼了。”这个故事反映了他坚守廉正、拒绝私欲的决心。
造句示例:
- 古人云:“公仪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像公仪休一样,清心寡欲。
- 我们应该学习古代贤者如公仪休一样,保持清正廉洁的品德,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也需要更多像公仪休这样的廉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
- 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当以公仪休为榜样,杜绝任何个人利益上的不当行为。
- 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公仪休的教诲,不为金钱所动,保持节操。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仪
yí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