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墙的拼音、解释、组词

兄弟阋墙的简介:

xiōng dì xì qiáng
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阋,互相争讼。「兄弟阋墙」指兄弟失和。语本《诗经.小雅.常棣》。后用「兄弟阋墙」比喻团体内部不和睦。

2.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1>于墙,外御其务2>。每有良朋,烝3>也无戎。 〔注解〕 (1) 阋:音ㄒ|ˋ,互相争讼。 (2) 务:通「侮」,欺凌。 (3) 烝:通「陈」,久。

3.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雅又分大雅、小雅,小雅内容中正和平,历来被视为雅正的乐歌。〈常棣〉选自小雅,写宴请兄弟的诗作,共八章,典源收录的是第四章。常棣即棠棣,代指兄弟。首章:「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指出人世间情谊,再没有比兄弟亲情更深厚的,就像棠棣花和花萼相依相荣。以下七章,都是承接首章而来。第四章写道:兄弟在家里虽然争吵不休,一旦遇有外侮,却能共同抵御,而平日的好朋友,遇到事情却不会来相助。后来「兄弟阋墙」这句成语除词面义的用法外,亦用来比喻团体内部不和睦。

1. 阋,争吵。兄弟阋墙指兄弟失和争吵。典出《诗经.小雅.常棣》。【例】为了分家产,他们兄弟阋墙,反目成仇。

1. 本指兄弟虽在家争吵,但一旦遇有外侮,却能共同抵御。典出《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后比喻内部不和睦。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七.误献.施允升》:「尝有罗姓者,兄弟阋墙,先生要之家,反复劝譬,声泪俱下,兄弟遂相抱而哭。」

《兄弟阋墙》的详细解释

“兄弟阋墙”这四个字源自中国古代文化,其主要含义为:兄弟之间因为一些琐事或者误会而发生争执、争吵甚至冲突。其中,“阋”是古代形容争斗或争吵的样子;“墙”则是比喻争执发生的范围有限,多发生在家庭内部。这一成语常用来描述兄弟间因小矛盾而爆发的纠纷,强调的是虽有亲缘关系但因为某些原因产生的内部矛盾和冲突。

造句

  1. 在家里,即使再亲密无间的兄弟也会出现“兄弟阋墙”的情况,重要的是要能够坦诚沟通,化解误会。
  2. 虽然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在生活中还是时常会出现一些“兄弟阋墙”的现象,需要双方多加理解和宽容。
  3. 尽管两兄弟从小一起长大,但因为生意上的分歧而发生了“兄弟阋墙”,后来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4. 在家庭内部,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间也可能出现“兄弟阋墙”这样的情况,关键是要以诚相待,求同存异。
  5. 虽然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非常亲密,但是因为一些误会而发生了短暂的“兄弟阋墙”,后来通过坦诚对话达成了和解。

以上造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兄弟阋墙”这一成语的应用,不仅限于家庭内部,也可以扩展到其他具有亲缘或紧密联系的人群中,用以描述因小矛盾产生冲突的情况。

分词解释

xiōng

1 哥哥:胞~。堂~。表~。

dì,tì,tuí

1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兄~。2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堂~。3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师~。4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5 古同“第”,次序。6 古同“第”,但。

qiáng

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2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