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的拼音、解释、组词
军机处的简介:
jūn jī chǔ/chù
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1729年设军机房,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由若干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组成。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承皇帝旨意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长官发布指示。
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1729年设军机房,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由若干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组成。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承皇帝旨意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长官发布指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清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军机要务的机关。《清史稿.卷一一四.职官志一》:「军机处,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
《军机处》是一个历史术语,它指的是清朝时期设立的一个重要的中央决策机构。这个机构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军政大事,其设立标志着清朝军事、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 军机处在乾隆年间正式成立,最初是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来加强皇帝对全国事务的直接控制和紧急决策能力。到了嘉庆时期,军机处逐渐成为常设机构,并且地位日益显赫。
2. 组织架构: 军机处由若干名军机大臣组成,通常为六至七人,他们从满汉官员中精选而出,以确保最高级别的忠诚度和专业性。军机大臣通常不固定,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3. 职能范围: 军机处在负责国家军事事务的同时,也参与了政治、外交、财政等领域的决策过程。其权限广泛,甚至涉及对高级官员的任命与监督。
造句:
- “雍正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重要文件上设立了专门处理紧急军政事务的‘军机处’。”
- “清朝设立军机处后,皇帝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国家的重大问题了。”
- “军机大臣必须保持高度机密性,因为他们的决策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
- “虽然军机处在晚清时期被废止,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 “学者们经常研究军机处的历史,以了解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与运作方式。”
这些造句帮助更好地理解了“军机处”这一概念及其在清朝历史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军
jūn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机
jī
1 事物发生的枢纽:生~。危~。转(zhuǎn )~。契~。2 对事情成败有重要关系的中心环节,有保密性质的事件:军~。~密。3 合宜的时候:~会。~遇。时~。4 由许多零作组成可以做功或有特殊作用的装置和设备:~器。~动。~关。5 有生命的生物体器官的作用:~能。有~体。6 灵活,能迅速适应事物变化的:~智。~敏。~巧。~变。7 指“飞机”:客~。~场。~组。
处
chǔ,chù
1 居住:穴居野~。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4 决定,决断:~理。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6 止,隐退:~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