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原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杠杆原理的简介:

gàng/gāng gān/gǎn yuán lǐ
又称“杠杆定律”、“杠杆平衡条件”。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等于杠杆受到的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表明利用杠杆工作时可省力,但不能省功。

  • AI解释

杠杆原理》这个概念源自物理学,它是由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一个基本物理定律。杠杆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当力作用于杠杆的一端时,可以在另一端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前提是施加在杠杆上的力与被提升的重物之间的距离关系满足一定比例。具体来说,在保持支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适当调整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称为阻力臂)和受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称为动力臂),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效果。

详细解释

  • 支点:杠杆上不移动的支撑点。
  • 动力臂:从支点到施力点的长度,即我们用来施加力量的部分。
  • 阻力臂:从支点到受力点(阻力点)的长度,即我们要作用于重物的部分。
  • 杠杆类型
  • 第一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比如撬棍、剪刀等。
  • 第二类杠杆: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如跷跷板、开瓶器等。
  • 第三类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用于节省移动距离的情况,如人的手臂或腿的运动。

造句

  1. 使用一根长撬棍来抬起一块大石头的时候,我们运用了杠杆原理,通过增加动力臂的距离而放大了施力效果。
  2. 设计师在制造一个剪刀时,巧妙地利用了杠杆原理,使得剪切物体更加轻松便捷。
  3. 通过简单的杠杆装置,工人能够将很重的货物轻松搬运到高处。
  4. 小孩子玩跷跷板时,根据杠杆原理调整位置以实现平衡或获得优势。
  5. 在建筑工地使用吊车进行重物起吊时,施工人员正确应用了杠杆原理来确保安全操作。

分词解释

gàng,gāng

1 一种较粗的棍子:~子。~杆。2 一种体育器材:~杠。~杠。高低~。3 在阅读或批改文字中作标记而画的粗直线。4 吵嘴,自以为是而好与人争论:抬~。~上了。5 磨擦:~刀。

gān,gǎn

1 较长的棍:~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桅~。电线~。

yuán

1 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2 本来:~样。~型。~址。~主。3 谅解,宽容:~宥。~谅。4 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5 同“ 塬 ”。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