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了公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未了公案的简介:

wèi liǎo gōng àn
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未能解决的事件。如:这是一件未了公案,恐怕还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解决。

1. 未能解决的事件。如:「这是一件未了公案,恐怕还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解决。」

《未了公案》这一词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与佛教和道教文化相关的领域。在这些传统的文化和哲学体系中,“公案”原本是指僧侣之间讨论或辩论某一问题时所引用的具体案例或故事。随着时间的发展,“未了公案”特指那些未能解决、尚未得到圆满解答的问题或案件。

详细解释:

  • 未了:意味着还没有结束,没有完成。
  • 公案:在佛教和道教中,是指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行为或者是哲学上的问题讨论。到了现代,“公案”更多地指的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或者争议性的问题。

结合上述定义,《未了公案》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被提出来很长时间但尚未得到最终解决或解释的问题。

造句:

  1. 这桩案件至今还是个《未了公案》,警方和律师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真相。
  2. 在禅宗中,许多经典故事和对话被视为《未了公案》,用以启迪后人进行深入思考。
  3. 对于量子力学中的某些问题,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它们是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个《未了公案》。
  4. 他写了一本小说,讲述了一桩跨越多个世纪的《未了公案》。
  5. 历史上关于某一事件的真实情况仍然被看作是一个《未了公案》,至今仍有争议。

分词解释

wèi

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liǎo,le

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2 完结,结束:完~。~结。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