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的拼音、解释、组词

杂记的简介:

zá jì
①记载风景、琐事、感想等的一种文体:杂记一体,所包甚广。②混杂的、零碎的记录:学习杂记。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记载琐事、感想、山水等杂事的文体。【例】他把旅游的所见所闻写成一本杂记。

2. 没系统的,随笔的记载。【例】从伟人们零碎的生活杂记,可帮助读者了解他们的生平。

1. 文体名。记载琐事、器物、山水等杂事。

2. 琐碎的笔记。如:「生活杂记」。

3. 礼记篇名。《礼记.杂记》唐.孔颖达.正义:「按郑目录云,名曰杂记者,以其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此于别录属丧服,分为上下,义与曲礼檀弓分别不殊也。」

杂记》是一部古代文献,属于史书的一部分,主要记录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琐事、趣闻以及对当时社会风俗、历史事件的零散记载。由于其内容广泛而杂乱,故名“杂记”。这类书籍多为个人随笔或笔记整理而成,反映了编者的所见所闻及见解。

详细解释

  • 性质与用途:《杂记》通常作为个人或学者对日常生活、历史事件以及社会现象的记录。它不局限于某一主题,而是涵盖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 内容特征:记录的内容既可以是严肃的历史事实,也可以是对某个生活细节的幽默描述;既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等重大议题,也可能仅是个人感受或趣闻轶事。

造句

  1. 汉代学者刘向在他的著作《杂记》中曾记载了许多关于先秦时期的文化习俗。
  2. 王羲之在《杂记》中对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东晋时代。
  3. 为了撰写这本书,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并且亲自走访各地,他的《杂记》因此包含了丰富的地理和人文知识。
  4.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杂记》里记录下了自己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5. 明朝思想家李卓吾在其著作《杂记》中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并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

请注意,《杂记》作为虚构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多种以“杂记”命名的作品。而上述造句是基于对这类书籍特性的理解编写的示例,旨在展示如何在句子中使用这些词语或概念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分词解释

1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2 混合:夹~。混~。~交。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