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1910.10.30~1978.12.13)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长之(1910.10.30~1978.12.13)的简介:

lǐ cháng/zhǎng zhī(1910.10.30~1978.12.13)
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在校期间发表散文作品。《我所认识的孙中山》是他早期习作。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同时参加了《文学季刊》的编委会。1934年后曾主编或创办《清华周刊》文艺栏、《文学评论》双月刊和《益世报》副刊。在出版第一本诗集《夜宴》前,开始理论批评的写作。1936年出版《鲁迅批判》—书,产生影响。该年自清华大学毕业,遂留校任教。以后又历任京华美术学院

  • AI解释

李长之,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他出生于1910年10月30日,逝世于1978年12月13日。他在多个领域有卓越贡献,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参与,尤其在批判“左”倾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李长之的学术研究涉及哲学、文艺评论等多个方面,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解释

  1. 哲学家:李长之对于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的研究和传播对中国现代哲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 文学评论家:他深入研究了古代和现代中国文学作品,并发表了大量文学批评文章,对作家和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3. 翻译家:李长之还从事过外国文学著作的翻译工作,如《尼采传》等,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句

  1. 李长之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还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
  2. 在那个时代,李长之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左”倾思想,这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
  3. 李长之的著作《尼采与形而上学》,是一部关于西方哲学的重要译作。
  4. 研究李长之的作品时,我们会发现他对古代诗歌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评价。
  5. 阅读李长之的文章,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具有极大的帮助。

分词解释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度。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