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之平的拼音、解释、组词

楚之平的简介:

chǔ zhī píng
1.三国魏鼓吹曲名。就《朱鹭》曲改成。内容多叙战阵之事。

  • AI解释

关于“楚之平”这一词汇,我们首先需要澄清一点:在汉语中,并没有直接以“楚之平”为名的专业术语或典故。可能您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中的片段或是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用语。“楚之平”这个组合词组看起来像是由两个独立的词语构成,“楚”,常用来指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也是现代湖北和湖南等地区的古称;“平”字在汉语中可以有多重含义,如公平、平稳、太平、平定等。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并构建一些例句,我们假设一个虚构的情境:这个词语可能出自古代某部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用来形容一位名叫“楚之平”的人物,他以公正无私著称。以下是对该情境的详细解释和五个例句:

详细解释:

  • 背景设定:在某个古代时期,有一位被命名为“楚之平”的政治家或者哲学家。
  • 特质与形象:“楚之平”以其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而闻名于世。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治理措施来改善国家的状况,使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例句:

  1.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贤臣良相,如齐之田忌、晋之赵衰等,其中就有一位被称作“楚之平”的国君,他凭借智慧和公正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2. 楚之平”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卓越的能力,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从不偏袒任何一方,这种公正无私的精神让他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3. 尽管身处乱世,但“楚之平”的治理理念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主张以法治国、公平待民,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原则不谋而合。
  4. 楚之平”改革前后的对比让人深思:在他掌权之前,国家内部长期处于混乱状态;而当“楚之平”上位后,通过一系列明智的政策调整使社会逐渐走向了稳定与发展。
  5. 在民间传说中,“楚之平”曾亲临边疆,亲自调解一场严重的纠纷,最终双方和解,恢复了边境地区的和平秩序。他的这次行动成为千古佳话。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基于假设情境构建的解释与例句,如果“楚之平”有其他确切的历史、文化背景或特定含义,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解析。

分词解释

chǔ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5 痛苦:苦~。痛~。凄~。酸~。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7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