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三拉四的拼音、解释、组词
丢三拉四的简介:
diu sān lā sì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 AI解释
词语“丢三拉四”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容易遗漏或忘记事情。这个成语中的“丢”是指丢失,“拉”在这里不是指拉动或者拖动的意思,而是一种方言表达方式,在这里加强语气表示“不紧不慢地、慢慢悠悠地”,使得整个成语听起来带有幽默和戏谑的意味。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从字面上理解,“丢三拉四”指的是把事情中的一部分(三)丢失了,剩下的一部分(四)又懒得收拾或忘记处理。
- 引申义:在实际使用中,它更多是指人在做事时,容易遗漏重要的细节或者计划安排中的某些环节。这种行为通常是缺乏细心和严谨态度的表现。
造句
- 小明总是丢三拉四的,考试前准备的东西总有一两样忘了带。
- 妈妈每次去超市购物都会丢三拉四的忘记买家里最需要的东西。
- 上课时,小华因为丢三拉四,记不清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 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仍然丢三拉四地没带钥匙,导致我们不得不等。
- 这次出差他把重要文件和证件都丢三拉四的忘记了带上。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丢三拉四”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某些人在处理事务时容易出现的粗心大意、遗漏细节的问题。在日常交流中,可以灵活使用这一成语来描述类似的情况。
分词解释
丢
diū
1 失去,遗落:~失。~了工作。~盔卸甲。2 扔;抛弃:不要乱~垃圾。3 搁置;放:工作~下不管。技术~久了就生疏了。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拉
lā,lá
1 牵,扯,拽:~车。~网。~下马(喻使某人下台)。2 用车载运:~货。3 使延长:~延。~伸。4 排泄粪便:~屎。5 联络:~拢。~帮结伙。6 摧折:摧枯~朽。7 带领转移:把部队~出去。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小提琴。9 抚养子女:~扯。10 帮助:他有困难,~他一把。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