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墀的拼音、解释、组词

丹墀的简介:

dān chí
1.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 2.指官府或祠庙的台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屋宇前面没有屋簷覆盖的平台,因古时多涂成红色,故称为「丹墀」。常用在宫殿或庙宇的正殿等具仪典性的建筑物前。《文选.张衡.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大门过去,一个大天井。又几十层高坡上去,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著从祀历代先贤神位。」

《丹墀》的详细解释

丹墀 (dān chí) 是中国古代宫殿中的一种建筑名词,特指皇宫或庙宇中的台阶。其名称来源于古代宫廷建筑的特点:通常在宫殿、庙宇等重要场所的主要门庭前会有一座高台,台上铺有红色的地毯或石板,因此称为“丹墀”。它不仅是皇帝接受群臣朝见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象征皇权威严和神圣的地方。

  • 颜色:“丹”字在这里不仅指颜色为红色,更是一种庄重、尊贵的色彩。
  • 功能与象征意义:它是皇家权力的象征,位于殿堂前,彰显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古代建筑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 历史背景: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丹墀的设计,到了明清两代达到了完备和成熟的阶段。

造句

  1. 在皇帝举行大典的日子里,满朝文武都会列队登上丹墀,以彰显对皇权的敬意。
  2. 古装剧中的场景里,那些大臣们常常在丹墀上行礼如仪地向皇帝进呈奏章。
  3. 为了迎接新帝登基的大典,宫殿里的工作人员正在精心铺设那片象征神圣的红地毯——丹墀。
  4. 在古代皇宫中,丹墀不仅是朝臣觐见的地方,也常用于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的举行。
  5. 每当皇帝驾临大殿时,百官都会依次在丹墀上跪拜行礼,以此表达对帝王权威的尊敬之情。

分词解释

dān

1 红色:~砂(朱砂)。~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青。2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3 姓。